雷電學原理考試第五章
2022-01-03 09:54:11
第五章 一、填空題(30 題) 1. 云 是大氣中閃電的重要載體。 2. 層狀云 是大范圍潮濕空氣抬升而成。 3. 霧 是潮濕空氣平流或輻射冷卻而成。 4. 霧 可以認為是動力性最弱的云。 5. 湍流 仍會影響霧中的輸送及其它的物理過程 6.霧離開地而就成為 層云 。 7. 層積云 內(nèi)有弱對流,其對流受下沉氣流抑制,時常出現(xiàn)于反氣旋高壓的東南側(cè)。 8. 中云 視角寬度介于1~5之間。 9.小積云的
第五章
一、填空題(30題)
1. 云 是大氣中閃電的重要載體。
2.層狀云是大范圍潮濕空氣抬升而成。
3. 霧 是潮濕空氣平流或輻射冷卻而成。
4. 霧 可以認為是動力性最弱的云。
5. 湍流 仍會影響霧中的輸送及其它的物理過程
6.霧離開地而就成為 層云 。
7. 層積云 內(nèi)有弱對流,其對流受下沉氣流抑制,時常出現(xiàn)于反氣旋高壓的東南側(cè)。
8. 中云 視角寬度介于1~5°之間。
9.小積云的液態(tài)水含量小于 1. 0 g/m3。
10. 濃積云 中的湍流較強,有時可降小陣雨。
11. 雷暴 是發(fā)展旺盛的強對流現(xiàn)象,是伴有強風驟雨、雷鳴閃電的積雨云系統(tǒng)的統(tǒng)稱。
12.在全球緯度帶平均而言, 赤道地區(qū) 雷暴活動最頻繁。
13.一天中雷暴發(fā)生的時刻,陸地上以 午后 最多,這時地面氣溫最高,大氣層結(jié)最不穩(wěn)定。
14.雷暴是由 強對流 生成的,它的水平尺度變化范圍很大,可以從幾千米到幾百千米。
15.雷暴是由水平尺度幾千米到十幾千米的稱之雷暴單體(細胞)的積雨云所組成。
16.在地面觀測中,識別雷暴云是以是否出現(xiàn) 閃電 進行判別。
17.當云頂發(fā)展到-20℃高度以上時,云中以冰晶雪晶為主。
18.當云頂發(fā)展到-20℃高度以下時,云中 冰晶 與過冷水滴同時存在。
19.超級單體雷暴的傳播方式是連續(xù)移動的。
20.層狀云中的電場與云的厚度有關(guān),云層越厚,大氣電場 越強 。
21.層積云中 82% 的云中大氣電場介于-3.0V/cm與3.0V/cm之間。
22.卷層云中的大氣電場平均絕對值為 2.8 V/m。
23. 81% 的云中大氣電場介于-7.0V/cm與3.0V/cm之間。
24.雨層云電場與雷達回波零度層兒帶有關(guān)系,在雷達垂直掃描顯示器上 0℃ 層等溫線商度之上回波變?nèi)?br />
25.在 0℃ 層等溫線之上云粒以雪晶為主,該層等溫線以下降水粒子主要山液態(tài)水滴組成。
26.云中大氣體電荷尺度大,則體電荷密度 小 。
27.濃積云大氣電場平均峰值大于50V/cm出現(xiàn)的概率為 5% 。
28.濃積云大氣電場平均峰值大于100V/cm出現(xiàn)的概率為 2% 。
29.大塊積雨云中,電荷的產(chǎn)生和分離發(fā)生在-5~40℃高度為界的區(qū)域中,半徑為 2km 。
30.積雨云有很強的大氣電場,大氣電場的峰值一般為 正 。
二、單選題(30題)
1. 霧的成因與()類似。D
A. 積云B. 濃積云C. 積雨云D.層狀云
2. 各類云都能帶電,但能形成閃電的災害云是()。C
A. 積云B. 濃積云C. 積雨云D.層狀云
3. 能帶來強烈災害性天氣 (閃電、冰雹、大風和暴雨)的云,稱做()。C
A. 積云B. 濃積云C. 雷暴云D.層狀云
4. ()的特點是白色狹條狀,細絲或碎片狀.具有纖維或柔絲般光澤的外形或兩者兼有。A
A. 卷云B. 卷積云C.高層云D. 卷層云
5.()的特點是云濃而厚,垂宜發(fā)展強烈,有閃電雷暴,頂部出現(xiàn)云拈或羽毛狀。C
A. 積云B. 濃積云C. 積雨云D.層狀云
6.()的特點是灰色或灰白色云層,帶有暗黑部分,有規(guī)律排列。B
A.層云B.層積云C.雨層云D.積云
7. 假定厚為100m的霧內(nèi)的平均垂直上升速度為0.01ms-1,則一空氣塊進入云底和出云頂?shù)臅r間尺度為()s。D
A. 101 B. 102 C. 103 D.104
8.霧的生命為()h。A
A.2 B.7 C.8 D.10
9.在地面觀測,云單體的角寬度大于()。A
A.5° B. 4° C. 3° D. 2°
10.確定雷暴出現(xiàn)的唯一標準是()。A
A.閃電 B.雷云 C.雷聲 D.狂風
11.對整個雷暴而言,平均閃電率約為每分鐘()次。B
A.1次 B.3次 C.5次 D.7次
12.我們?nèi)硕陕劺茁暤姆秶s為 ()km左右。
A.5 B.10 C.15 D.20
13.由于云中水汽釋放潛熱,沮度較四周廟,這時云中的電荷正在集中,但尚未發(fā)生雷電,也無降水指()階段。A
A. 形成 B.分裂 C. 成熟 D. 消亡
14.云中都是上升氣流,云頂發(fā)展很高,云上部出現(xiàn)絲縷狀冰晶結(jié)構(gòu),同時上升氣流繼續(xù)加強,可達20~30m/s,指()階段。C
A. 形成 B.分裂 C. 成熟 D. 消亡
15. 升氣流減弱直至消失,氣層由不穩(wěn)定變?yōu)榉€(wěn)定,以后雷雨減弱消失,下沉氣流也隨之減弱消失,云體瓦解,云頂留下一片卷云指()階段。D
A. 形成 B.分裂 C. 成熟 D. 消亡
16.風暴在其發(fā)展的整個生命期內(nèi)受氣流的吹動而沿平均風方向移動的過程是()。A
A. 移動或平流 B.擴散 C. 強迫傳播 D.自傳播過程
17.一個對流雷暴云團受到某種外界強迫機制而持續(xù)再生的過程是()。C
A. 移動或平流 B.擴散 C. 強迫傳播 D.自傳播過程
18.指雷暴可以自行再生或在同一整體系統(tǒng)內(nèi)產(chǎn)生類似雷暴單體的過程是()。D
A. 移動或平流 B.擴散 C. 強迫傳播 D.自傳播過程
19.()指云中正,負電粒子有所分離云體上部形成荷負電中心,下部形成荷正電中心。B
A. 正的單極性電荷分布B. 負的雙極性電荷分布C. 多極性電荷分布D. 無規(guī)則電荷分布
20.()指云中體電荷密度為負值,整層云呈現(xiàn)負電荷,云中電場隨高度單調(diào)遞增。A
A. 負的單極性電荷分布B. 負的雙極性電荷分布C. 多極性電荷分布D. 無規(guī)則電荷分布
21. 層云中的電場平均絕對值為()。A
A.1.6V/cm B. 2.6V/cm C. 3.6V/cm D. 4.6V/cm
22. 層積云的電場平均絕對值為()。B
A.1.6V/cm B. 1.8V/cm C. 3.6V/cm D. 3.8V/cm
23. 卷層云中()的云中大氣電場介于-1.0V/cm與4.0V/cm之間。A
A.80% B.85% C.90% D.95%
24. 高層云中的大氣電場平均絕對值為()。C
A.1.2V/cm B. 1.8V/cm C. 3.2V/cm D. 3.8V/cm
25. ()的云中大氣電場介于-4.0V/cm與6.0V/cm之間。A
A.82% B.85% C.92% D.95%
26.伴隨降水過程的雨層區(qū)中的大氣電場最強,平均絕對值為()。D
A.4.2V/cm B.4.6V/cm C. 5.2V/cm D. 5.6V/cm
27.積云中局部地區(qū)的大氣體電荷密度平均值為()。C
A.6×10-12C·cm-3 B.9×10-14C·cm-3 C. 6×10-17C·cm-3 D.9×10-17C·cm-3
28.濃積云大氣電場平均峰值為0~10V/cm出現(xiàn)的概率為()。B
A.40% B.50% C.60% D.70%
29. 濃積云大氣電場平均峰值大于200V/cm出現(xiàn)的概率為()。A
A.0.1% B.1% C.2% D.5%
30. 積雨云有很強的大氣電場,大氣電場的平均值變化范圍()。C
A.100 B.101 C.102 D.104
三、多選題(30題)
1. 云帶電特點與()相關(guān)聯(lián)。AB
A.云的類型 B.降水 C.云的形狀 D.云的范圍
2. 在氣象學中,按地面觀測,將云分成高、中、低云,其中高云有()。ABD
A. 卷云 B. 卷積云 C.高層云 D. 卷層云
3. 在氣象學中,按地面觀測,將云分成高、中、低云,其中中云有()。BC
A. 卷云 B. 高積云 C.高層云 D. 卷層云
4. 在氣象學中,按地面觀測,將云分成高、中、低云,其中低云有()。ABCD
A.層云 B.層積云 C.雨層云 D.積云
5. 按云的穩(wěn)定性可將云分為()。BCD
A.雷云 B.對流云 C.直展云 D.層狀云
6. 直展云包括哪些類型的云()。ABC
A. 積云 B. 濃積云 C. 積雨云 D.層狀云
7. 層積云和層云的()等方面與霧并沒有明顯的差別。ABC
A.時間尺度 B.云中液態(tài)水含量 C.湍流水平 D.高度
8. 雷暴的出現(xiàn)帶來()。ABCD
A.強降水 B.強電場和強電流 C.瞬變電磁脈沖輻射 D.無線電噪聲
9.雷暴日情況說明正確的是()。AC
A. 南方多于北方B. 南方少于北方C. 內(nèi)陸多于沿海D. 內(nèi)陸少于沿海
10. 雷暴日情況說明正確的是()。AD
A. 山區(qū)多于平原B. 山區(qū)少于平原C. 春夏少于冬季D. 春夏多于冬季
11. 海上的雷暴多出現(xiàn)于()。AB
A.夜間 B.清晨 C.午后 D.傍晚
12. 根據(jù)雷暴中出現(xiàn)單體的數(shù)目和強度可以分成()。ABC
A.單體雷暴 B.多單體雷暴 C.超級單體雷暴 D.巨型單體雷暴
13. 大多數(shù)雷暴只有一個單體組成,稱為()。ACD
A. 單體雷暴 B.巨型單體雷暴 C. 雷暴胞 D. 單細胞雷暴
14.單體雷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階段()。ACD
A. 形成 B.分裂 C. 成熟 D. 消亡
15.雷暴石的移動和傳播機制可以分為幾種不同的類型()。ABCD
A. 移動 B.平流 C. 強迫傳播 D.自傳播過程
16. 云霧粒子電荷的大小和極性取決于()。ABCD
A.云霧的類型 B.云霧的發(fā)展階段 C.云霧的不同部位 D.云霧的微觀條件
17.云霧粒子的電荷特點有()。ABD
A.荷電量大小B. 決定粒子荷電量的因子C.荷電位置D. 荷電與云類
18. 云中的大氣電場和大氣體電荷密度分布類型()。ABCD
A. 正的單極性電荷分布B. 正的雙極性電荷分布C. 多極性電荷分布D. 無規(guī)則電荷分布
19. 各類層狀云中的大氣電場絕對值存在()。AC
A. 低緯度略大于高緯度B. 低緯度略小于高緯度C. 夏季略大于冬季D. 夏季略小于冬季
20. 大塊積雨云中,電荷的產(chǎn)生和分離發(fā)生在()℃高度為界的區(qū)域中。 ABC
A.-5 B.20 C.40 D.60
21. 積雨云中負電荷常常集中在()℃高度之間。AB
A.-10 B.-5 C.0 D.5
22. 積雨云的不同發(fā)展階段隨云的發(fā)展,()。ABC
A.云中粒子濃度加大 B. 荷電范圍擴大 C. 電場加大 D.電場減小
23. 降水粒子電荷譜分布隨高度而變化,高度越低,()。AD
A.寬度越寬 B.寬度越窄 C.峰值越小 D.峰值越大
24.對于電流極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
A. 雷暴降水電流密度以正為主 B. 連續(xù)性降水電流密度以正為主
C. 雷暴降水電流密度以負為主 D. 連續(xù)性降水電流密度以負為主
25.對于降水電流密度的絕對值和地面大氣電場的絕對值隨時間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C
A.降水電流密度的絕對值隨時間的變化而增大,地面大氣電場的絕對值隨時間的變化而減小 B.降水電流密度的絕對值隨時間的變化而增大,地面大氣電場的絕對值隨時間的變化而增大
C.降水電流密度的絕對值隨時間的變化而減小,地面大氣電場的絕對值隨時間的變化而減小
D.降水電流密度的絕對值隨時間的變化而增大,地面大氣電場的絕對值隨時間的變化而增大
26.鏡像效應的出現(xiàn)可能是兩者相互影響的結(jié)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D
A.當?shù)孛娲髿怆妶鲚^弱時,可能是降水電流密度對地面大氣電場影響為主
B.當?shù)孛娲髿怆妶鲚^弱時,可能是降水電流密度對降水電流密度影響為主
C.當?shù)孛娲髿怆妶鲚^強時,可能是降水電流密度對地面大氣電場影響為主
D.當?shù)孛娲髿怆妶鲚^強時,可能是降水電流密度對降水電流密度影響為主
27.降水電流密度絕對值的范圍為()A·cm-2。ABCD
A. 10-16 B. 10-14 C. 10-12 D.10-11
28.積雨云中的電場采用飛機作為觀測工具,可觀測到的最大值可能為()V/m。ABCD
A.2.8×105 B. 2.5×105 C. 3.0×105 D. 8.0×105
29.關(guān)于積雨云中體電荷說法正確的是()。BCD
A.積雨云上部帶負電荷,下部帶正電荷
B.云中電荷基本為正雙極性電荷分布
C.積雨云底部的弱正電荷區(qū)往往與大雨過程相關(guān)聯(lián)
D.積雨云中電場分布復雜
30.關(guān)于積云中電荷極性分布正確的是()。ABCD
A.有些淡積云具有單極性電荷分布
B.積云中存在大量尺度為幾十米到幾百米的正負電荷區(qū)
C.大部分積云體上部帶正電,下部荷帶負電
D.積云具有正的雙極性電荷分布
四、簡答題(10題)
1.卷狀云的類型和特點。
卷云的類型有卷云、卷積云、卷層云和卷云砧。其中卷云表現(xiàn)成孤立的、白色的纖維狀云,或窄細的云帶;卷積云呈薄的白色的碎云塊,卷層云表現(xiàn)為透明的、白色的、纖維狀的或外形光沿的云幕,覆蓋整個天空或部分天空,它由冰晶組成,呈白色纖維狀絲縷狀結(jié)構(gòu),當高空風很大,它出現(xiàn)在積雨云頂部時,表現(xiàn)成砧狀,稱之為卷云砧,此時云與閃電的關(guān)系密切,時常有強雷電出現(xiàn)。
2.在單體雷暴的成熟階段降雨水是如何產(chǎn)生的。
云中都是上升氣流,云頂發(fā)展很高,云上部出現(xiàn)絲縷狀冰晶結(jié)構(gòu),同時上升氣流繼續(xù)加強,可達20~30m/s,水汽凝結(jié),并迅速形成大雨滴,隨雨滴的增大,其前力加大,超過上升氣流對其的托力,這時就產(chǎn)生降水。
3. 什么是EOSO現(xiàn)象。
在消散的雷雨云中觀測到電場的阻尼振蕩,云中的下沉氣流使云下部的負電荷向外移動,使云上部的正電荷區(qū)顯露在云下的電場儀上,這一現(xiàn)象叫EOSO,即雷暴結(jié)束時的振蕩。
4. 超級單體雷暴一般發(fā)生于哪些條件下。
(1)強烈的不穩(wěn)定;(2)云層平均環(huán)境風很強,達10m/s以上(3)有強風速垂直切變;(4)云層上風向順轉(zhuǎn)。
5.雷暴云的自傳播過程舉例。
(1)下沉氣流強迫和陣風鋒、(2)上升氣流增暖產(chǎn)生的強迫(3)由于雷暴旋轉(zhuǎn)引起的垂直氣壓梯度發(fā)展以及雷暴引起的重力波的觸發(fā)作用,產(chǎn)生低空輻合增強區(qū)。
6.簡述霧與層狀云的成因。
霧的成因與層狀云類似,只是層狀云是大范圍潮濕空氣抬升而成,霧是潮濕空氣平流或輻射冷卻而成,兩者無本質(zhì)差別。
7.簡述積云的特點。
積云為孤立云塊,一般結(jié)構(gòu)緊密,輪廓分明,垂直發(fā)展外形象山岡、圓丘或?qū)毸危喜柯∑鸩糠窒窕ㄒ诵危挚煞值e云和中積云。淡積云是垂直厚度較小的積云,呈扁平形;中積云是中等垂立發(fā)展的積云,出現(xiàn)有小的隆起云頂。對于垂直厚度達1500m的積云生壽為10~30min,如果積云內(nèi)的平均垂直速度為3m/s,氣塊從云底進入到離開云頂?shù)臅r間尺度量級為1500m/3ms-1≌10min,小積云的液態(tài)水含水量小于1.0g/m3,典型值為0.3g/m3,無降水。
8.簡述雷暴的類型及特點。
(1)單體雷暴:大多數(shù)雷暴只有一個單體組成,稱為單體雷暴,也稱為單細胞雷暴或雷暴胞,其強度弱,范圍小,只有5~10km,壽命只有幾十分鐘,它可以分為形成、成熟和消亡三個階段。
(2)多單體雷暴:這種雷暴是由一連串有序的不同發(fā)展階段的雷暴單體組成,每一單體都經(jīng)歷形成、成熟和消亡三個階段。在衛(wèi)星的增強紅外圖上可以見到多個冷云中心,有時可以看到幾個雷暴單體的合并過程。
(3)超級單體雷暴:這種雷暴是指強度更大,更加持久,能造成更為強烈的災害性天氣的中尺度單體雷暴。
9.簡述雷雨的形成。
云開始形成時,云中的帶電粒子是混亂分布的,由于帶正的和帶負的電量十分接近,云整體上呈中性。隨云的發(fā)展到不同階段,帶電粒子由無序發(fā)展為有序的空間分布,在云內(nèi)形成正的體電荷和負的體電荷中心,石內(nèi)外的電場強度也逐漸增強,至雷暴階段時,云內(nèi)形成強的止、負體電荷中心,所產(chǎn)生的電場足以產(chǎn)生強電場,并形成雷雨。
10.簡述云中正的雙極性電荷分布。
正的雙極性電荷分布,是指云中正、負電粒子有所分離。云體上部形成荷正電中心,下部形成荷負電中心;在這種電荷分布下,云中電場隨高度先增加,到某一高度達極大值,以后隨高度減小。